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浦东——带领贫困母亲走上幸福富裕之路 (2013年01月29日)

浦东新区书院镇塘北村“幸福工程”项目点

书院镇塘北村“幸福工程”项目自2003年开始,已实施9年,今年将进入第四轮运作。多年来,在市、区计生协的重视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塘北村围绕工作大局,创新项目机制,依据贫困母亲家庭所需所愿,积极稳妥地推进“幸福工程”项目运作,帮助一批批贫困母亲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实现了幸福工程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项目成果。

一、严把政策关口,宣传引导进组入户

为了让更多贫困母亲和家庭了解“幸福工程”,提高对劳动致富的认同,我们成立宣传活动小组,深入塘北村25个小组,将“幸福工程”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与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等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在全村开展宣传活动。村委会还定期召开工作会、座谈会,就深化救助项目、小额贷款、生育关怀行动等帮扶服务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听取村民特别是贫困母亲的意见和要求,探索拓展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项目工作有序开展。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塘北村贫困母亲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家庭主要是因病致贫。镇、村两级计生协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用种植西甜瓜传统久、品种好、市场知名度大的独特优势,确定通过引导贫困母亲种植西甜瓜脱贫致富,并将“治穷、治愚、治病”确立为项目工作任务,建立长效的项目运作机制。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按照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将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独生子女贫困母亲作为救助对象,坚持“四不”,即:没有积极性的不救助、计划外生育的不救助、不尊老爱幼的不救助、懒惰的不救助。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情况,我们采取两种救助方法:对于无土地的,吸纳她们到基地参加种植劳动,保证每月可获得约1000元收入;对有土地的,利用土地入股形式,为她们无偿提供大棚、尼龙、秧苗和肥料等基础物质和技术保证,让她们拥有“土地租金、劳动薪金、社会保障金、土地股金”等收入,提高致富能力,改善生存状况

二、强化培训交流,提高受助母亲素质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提高贫困母亲在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领域的综合生产能力。

一方面,由村“两委”安排科技致富能手与贫困母亲结成帮扶对子,为她们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她们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增强科技致富能力。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增强贫困母亲参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能力。对部分有创业能力、创业愿望的贫困母亲,开展创业辅导培训,帮助她们自主创业。村计生协还邀请区农委和其他相关单位的专家来项目点为贫困母亲上课,课程内容涉及农副产品种养殖技术、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知识、妇女维权、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等,有效提高了贫困母亲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身体、文化等综合素质,使她们不仅掌握了西甜瓜的种植技术,掌握了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规律,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产资金,为项目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运作模式,切实推进项目进展

在实施“幸福工程”项目中,我们采取了“支部+公司+贫困母亲”的扶贫模式。一是村党总支为项目“指挥中心”。制定重要政策,统一使用资金,镇、村按“一比一”配套资金,项目中所需的物资,由村里统一购置和提供,每户贫困母亲的援助资金达到1万元,保证项目高效运作。二是专业合作社为项目后盾。上海田博瓜果专业合作社”是由村建立的专业公司,村协会进行资源整合,既让项目成为合作社生产基地,又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市场辐射效应,为贫困母亲种植西甜瓜提供销售渠道。三是确保贫困母亲为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由田博公司选派优秀种植能手,手把手指导每户贫困母亲家庭掌握先进的西甜瓜种植技术,实现西甜瓜的丰产丰收。

四、着眼长远目标,持续提高项目效果

在前三轮项目中,我们实现了每户受助家庭“一年实现脱贫、两年夯实基础、三年达到致富”的目标。截止到目前,“幸福工程”项目共救助贫困母亲家庭250户,惠及750人,受助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由救助前的3千元提升到了2.5万元,脱贫率95%以上。2010年,村计生协被评为全国先进计划生育协会,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有3人被全国组委会评为“幸福母亲”。

实践表明,幸福工程救助模式的成功探索,取得了“救助一位母亲,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方乡亲”的良好效果。成绩属于过去,责任在于未来。在新一轮的项目中,我们将秉承幸福工程宗旨,履行幸福工程目标,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从原来单纯的西甜瓜种植,扩大为水稻、蔬菜、瓜果种植,逐步扩大救助规模,进一步加强对“幸福工程”项目的监管、指导与服务工作,确保幸福工程资金的高效运作,帮助更多的贫困母亲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为努力开创和谐村居做出新的贡献。